10月30日下午,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捷主持召开秸秆焚烧治理工作协调会。他强调,开展秸秆焚烧治理,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维护美丽浙江形象的必然要求,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的底线任务,检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近年来,缙云县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缙云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2%,创成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缙云县在筑牢秸秆禁烧安全防线的基础上,以农业“双强”为引领,加强山区县机械攻坚,破解秸秆回收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今年,缙云县在东方镇千亩水稻种植示范区开展试点,打通秸秆回收“四道关”,以秸秆机械化回收的新模式,为破解秸秆综合利用打通了“最先一公里”,助力秸秆回收降本增效。
一是突破秸秆“机收关”。缙云县每年有水稻面积5万多亩,秸秆回收成本高。为此,缙云县推广统一的水稻机收标准,最大限度减少秸秆滞留量。同时,缙云县农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一批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将秸秆进行有效打捆,使其便于储存、运输和利用。该款打捆机回收单价16.3万元,县级相关政策补助8万元,大幅度降低购买成本。每台秸秆打捆机日均打捆800余捆,按每捆2元计算,日均收入可达1600多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是打好留地秸秆“粉碎关”。由于部分留地秸秆和稻耕过大,不利于还田利用,缙云县引入秸秆粉碎机,开展粉碎作业,粉碎率达100%。粉碎后的秸秆还田,可加快转化为肥料,减少对冬种影响,实现生态种植,方便环保。
三是攻克秸秆“装卸关”。缙云汉达机械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田间自走式遥控铲车,实现秸秆田间机械化搬运、装车。该铲车一天可搬运水稻秸秆50多亩,相当于10个工人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破解秸秆“利用关”。通过对接缙云县周边牛羊养殖场,引入秸秆回收机械装备,实现秸秆田间收集全程机械化。该模式让秸秆变“废”为宝,每捆可售价2元,剔除机械、人工成本后,每亩增收达到200元。目前全县饲料化秸秆利用已达6000亩。
在未来,缙云县将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科技攻关,深化秸秆离田利用科技创新,降低还田成本,提升综合利用效能,加快实现秸秆回收全程机械化,让秸秆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