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成为今年(2022)继《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之后,国家层面又一重点强调农村厕所革命的文件。
《通知》指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对于方便农民生活、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地将其当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确保建得成、用得上、长受益。另,公厕及服务用房的用地也应作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得到切实保障。
《通知》从布局、技术、管护、宣传等方面明确了农村公厕建设要求。但问题是,农村真的有必要盖“公共厕所”吗?我们都知道,受农耕文化影响,农村地区通常会将粪便作为肥料,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这一如厕观念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并非易事。而且,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公厕未必能得到有效利用。
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还要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农村地区推广建设公共厕所,其实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传统的厕所会影响到乡村环境的整洁,影响到卫生及人畜健康;二是粪污的直接利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等的污染,带来粮食及饮用水安全等问题;三是可通过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地区的如厕习惯,观念上的改变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厕所改造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并从2018年开始保持每年约5个百分点的增长。在资金扶持上,2019-202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44亿元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中央预算内投资60亿元支持中西部省份以县为单位推进厕所粪污治理,并下拨7.8亿元对39个整治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激励支持。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积极响应农村厕所革命。比如黑龙江,采用分级奖补的措施,按照室内水冲厕所每户补助4000元、非水冲生态厕所每户补助2000元标准,截至2021年11月底已经完成了农村改厕12.9万户。在已建的厕所中,农民的使用率可达98%以上,满意度普遍较高。
不过,农村公厕在实践应用中同样发现了问题,集中在后续污水处理、卫生保洁等方面,建了不用、无用、难用等意见颇多。
这一点上,《通知》特别提到,将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建设与生活污水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将厕所粪污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就地就近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避免直排。加强卫生保洁方面,要明确农村公共厕所管护标准,确保专人管、有经费、定时清、无异味,将公共厕所管护与垃圾收运、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多岗位有机融合。
未来,随着农村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公厕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也将发挥出重要功能,尤其是在旅游乡村、农村集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将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大助力。
原标题:被划入乡村基建,农村有必要建公共厕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