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和工信部近日联合召开了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强调瞄准农业生产需求,着眼全产业链强化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更好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对于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的主要粮食作物,果菜茶等特色农产品由于品种多样、种植区域分散、种植收获环节复杂等多种因素,其配套适用的农机装备不齐全,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现状,综合机械化率较低。这严重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特色农产品经济价值较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对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要推进特色产业机械化,研发推广适用机具是关键。科研单位和企业应研发推广特色作物生产需要的高效农机,推动产学研推用密切结合;农机补贴方面,将茶叶、果树、食用菌等丘陵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新型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同时大力开展特色产业适用农机专项鉴定工作,引导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增加特色农机具供给。
广西重点以机械化助力甘蔗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甘蔗和食糖产量连续10多年占全国的60%以上,涉及蔗农2000多万人,发展甘蔗产业已成为广西重要支柱产业和广大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针对甘蔗生产基地连片规模经营发展不充分、宜机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广西农机部门大力推进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甘蔗基地,重点以机械化助力甘蔗产业实现稳步、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到2020年底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65.48%,同时广西甘蔗收获机拥有量已超过2000台;另一方面机械化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持续改善,广西“双高”基地自2014年起建设,现累计完成土地整治面积500多万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小并大”,增加了适宜农机作业的土地面积,加快了机械化发展。加上全区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743个,年服务面积超过990多万亩,基本实现蔗区全覆盖,推动了规模经营。
与此同时,蔗农种植现状与甘蔗机械化要求不相适应、制糖工艺落后制约甘蔗机械化发展、机收技术尚不完善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突破和解决。
甘肃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
甘肃是国内主要中药材生产区之一,围绕服务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中药材被定为甘肃省重点培育的扶贫产业, 按照“十四五”规划,中药材被列为甘肃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甘肃中药材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2020年全省中药材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3%,其中种植机械化率15%,收获机械化率超过30%,中药材种植和收获机具成为农机购置补贴新亮点。但在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方面,依然存在明显差距,仍需大力推动发展。
食用菌生产已突破“无机可用”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大国,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据了解,2019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达39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食用菌机械化发展方面,目前,国内已有适于规模化生产的机具装备,已突破规模化生产“无机可用”,产业模式还在摸索。 从实践经验来看,应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环境控制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食用菌单产和生产效率,推动食用菌生产向周年化、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发展。
原标题:补齐机械化短板,让机器赋能特色农产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