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ST星农,公司代码:603789)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1-6月,*ST星农实现营业收入15,505.79万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59.82%,利润总额为-2,200.8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39万元,-48,946,257.54元,较上年同期减亏减少。

报告称,亏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机业务稳固发力的同时,农事服务、制造及加工、燃油喷射系统多业务形成发展合力,推动营收和净利润提升,以及处置子公司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使得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都有所改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为-10,771.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2,975.08万元,主要是处置子公司所获收益为非经事项,且公司母公司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了转回,涉及影响金额2,085.81万元,因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
*ST星农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虽在多业务协同推动下实现营收同比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原因如下:
(1)农机市场“国三升级国四”影响持续,前期需求透支未消,公司农机业务的整体营业成本偏高和盈利能力弱的本质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土地、厂房、设备折旧、坏账计提及人员薪资、无形资产摊销等固定成本大,致单台产品的成本分摊持续处于高位,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依然偏低;
(2)报告期内进一步计提了发出商品(主要采棉机)的存货跌价准备,涉及影响金额1,897.72万元,连同原材料、库存品和在产品的计提合计影响金额达到了3,127.94万元;
(3)尽管新业务的开展带来了营收的增长,但相对的成本开支整体基数增加、前期装修和设备等资产的投入造成费用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ST星农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与技术前沿,持续推进农机产品的智能化、高效化升级,并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在产品体系建设方面,*ST星农不断完善产品系列,从单一的
联合收割机产品,拓展至遍及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菜、棉花等六大主要农作物品种,覆盖耕、种、管、收及收后处理五大作业环节的全程机械化产业链,产品包括
拖拉机、履带式
旋耕机等耕种环节机械,插秧机等种植机械,履带自走式稻麦油联合收割机、轮式稻麦联合收割机、采棉机、花生收获机等收获机械,无人机、喷药机等田间管理机械,烘干机、轮式压捆机、自走式履带打捆机、制肥机等收后处理机械,以及跑道养鱼设施、智能化立体栽培机、智能育秧中心等生态农业产品;在业务延伸方向上,*ST星农正从单一农机产品供应商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通过输出成套化设备设施,以及提供专业化农机农事服务(随着新疆采棉农事服务业务的深入开展,服务业务占比将持续提升),助力农业生产实现全流程现代化升级。
*ST星农表示,下半年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研发设计持续发力与品质提升计划
持续加大研发设计投入,聚焦绿色智能装备核心技术和具备用户迫切需求的短板产品,满足不同使用场景。
2、发力新赛道
锚定农事服务、制造加工、燃油喷射系统三大新赛道,以业务协同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新业务营收业绩持续攀升。
3、聚焦海内外市场,强化全球品牌力
加大在粮食主产区的推广力度,通过举办现场演示会、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产品的认知度与使用率。全力开拓并以国外市场为主要新增方向,持续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参加当地知名农业展会,展示先进农机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与当地经销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搭建完善的销售网络,提高在手订单量。
4、全力推进中城汽车股权收购与整合落地
积极推进对中城汽车股权的收购事宜,确保流程高效落地。收购完成后,将以“资源互补、能力协同”为核心启动全方位整合,深度融合双方技术、渠道与市场优势,实现高效协同效应,同时聚焦厢式类、环卫类、应急救援类、油罐类四大核心专用车品类,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打造竞争力产品矩阵。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ST星农、巨潮资讯。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并且郑重提示所有阅读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的参考意见和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