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日对农业生产显得尤其重要,要做好秋后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抢抓农时,夺取丰收。
立秋后,降雨逐渐减少,土壤墒情逐渐下降变差,农作物随着气温的变低,对水分的需要也随着减少,夏种农作物即将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便开始成熟,达到瓜熟蒂落的地步。同时,由于水分的减少,夏季作物也逐渐减少水分,开始衰退变老,走向成熟。

1、灌溉
立秋前后,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晚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在此期间要多给自家的农作物浇水才行。
2、中耕除草
立秋后,田间的杂草依然生长旺盛,它们会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所以,中耕除草成为了首要任务。农民们会手持锄头,在田间仔细地劳作。将杂草连根铲除,不仅能减少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还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让农作物的根系更好地呼吸,从而茁壮成长。比如玉米田,及时除草能防止杂草与玉米争夺肥料,使玉米能有更充足的养分供应,为后期的结实打下良好基础。
3、追肥
随着农作物的生长,立秋时节它们对养分的需求也到了一个关键阶段。这时就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进行追肥。像水稻,在立秋前后需要追施穗肥。穗肥能促进水稻幼穗分化,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农民们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肥料均匀地撒施在稻田里,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田间灌溉,让肥料更好地溶解和渗透,被水稻根系吸收。对于棉花,此时追施花铃肥能防止棉花早衰,多结铃、结大铃。追肥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用量,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对作物造成伤害。
4、病虫害防治
立秋后,天气依然较为炎热潮湿,这种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常见的如水稻的稻瘟病、玉米的螟虫等。农民们会密切关注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就会迅速采取措施。对于病害,会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虫害,则会根据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的
杀虫剂。比如,发现玉米螟虫时,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既能有效杀死害虫,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天敌的伤害。同时,加强田间的通风透光也有助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持田间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