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打造更高质量的齐鲁样板,日前,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简称《规划》),从持续优化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扎实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繁荣兴盛乡村文化、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九大方面作了安排部署。
其中,在粮食生产和保障方面,《规划》提出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大力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区域性整建制“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和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35年,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改善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支持种业阵型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在全省全面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到2027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2。
《规划》要求,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围绕高效农机、绿色投入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山东省现代农业大科学中心。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林果、设施种植、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水平,全力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加快老旧农机更新换代。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冬暖式大棚、大小拱棚现代化改造,鼓励发展工厂化养殖、立体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到2027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全省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
同时,深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强蔬菜、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老旧果园更新和现代果园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复合种植。加快沿黄肉牛肉羊、胶东半岛和鲁西肉禽、鲁中生猪、济南都市圈奶牛等产业高地发展,鼓励发展肉兔、黑驴等特色养殖。持续开展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支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优化滩涂和浅海贝藻类养殖,高水平建设海上牧场和渔港经济区,推进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统筹做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加快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加强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到2027年,蔬菜(含食用菌)、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稳定在9000万吨、1500万吨、900万吨以上。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