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从耕、种、收“老三样”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新三样”全过程延伸,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初加工业全面扩展,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截止202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71.62万千瓦,较上年增加 11.76万千瓦,增长4.52%;
拖拉机保有量达12.3万台,配套农机具达49.5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8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综合机械化率22%、14%以上,位居全省前列。肃州、金塔、瓜州三区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农业机械化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全市新型、大型、复合型、智能化农业机械数量持续增加,广泛参与到农机生产作业中,满足了不同农户、农业生产组织对农机化作业差异化、多样化需求。全市现拥有73.5千瓦及以上拖拉机2560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辅助系统1200余台,植保无人机510台。农机化不仅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草畜乳产业渗透,而且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方向扩张,向农、林、牧、农产品加工全方位推进,向高级发展阶段的更高层次迈进。全市设施农业、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林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46.95%、50.03%、49.17%和49.51%,特色产业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
二是农机补贴惠农政策持续实施,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物质技术基础。全市累计争取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3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9.1万台(套),受益农户6.21万户,农民群众共享了公共财政带来的阳光和雨露,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取得了利农利工、利国利民、一举多得的好效果。肃州、金塔、玉门、瓜州、敦煌等五个农业县(市、区)均有了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农机市场,不仅拓展了农民群众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选机、购机的平台,而且极大地消弭了农机产品销售分散经营的现象,提高了农业机械产品市场价格透明度。
三是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加快,农机化科技推广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机科技成果向农业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加快。小麦、玉米、牧草、棉花等大宗农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全市大型采棉机拥有量达到33台,机采棉作业已被广大农民完全接受,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肃州、金塔、玉门、瓜州、敦煌开展辣椒、番茄、蜜瓜等秧苗机械移栽作业,面积逐年扩大,科技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全市通过与农机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新型协作机制,扶持培育农机化科技大户等方式,积极发展新型农机科技推广应用主体,补齐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资金不足的短板,形成了部门主导、多元参与的农机科技推广新格局。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农机化作业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全市针对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社会劳动力价格持续走高和土地流转步伐加快的实际,围绕现代制种、高效蔬菜、绿色畜牧和粮食生产、特色林果等“3+2”优势产业及发展方向,按照“培育典型、示范推广,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原则,采取政策推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的方式,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依靠农机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7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8家,市级示范社40家。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4万台(套),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9.96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年作业服务面积达740万亩(次)以上,经营总收入3.67亿元。
五是农机研发制造产业链稳步延伸,成为助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硬核力量。依托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农作物种业装备研发中心,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研发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遵循“研发试验-生产制造-推广运用”路径,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形成专家引领、项目带动、多方协同、合作共赢的农机研发工作运行新机制,聚合生产企业、专家团队、农机推广、应用主体等技术优势,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推动农机装备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形成了耕整、播种、田管、收获、收获后处理、设施农业、农田建设、农业废弃物利用、畜牧养殖和电动农机等10大系列70余个农机产品,突破了特色农作物关键环节技术难点。通过引导农民购机重点向先进适用、关键、急需的农机具转变,支持地方农机工业发展,全市农机生产企业研发的具有自主品牌的农机具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企业产品的集中度和地区适应性不断增强。